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
文章于 2021年9月8日 被检测为删除。
查看原文
被用户删除
其他

公开求偶遭央视痛批,“人类高质量男性”真面目曝光:中国式审丑,正在毁掉你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Author 富叔


  致读者:点击上方 “创投新风向 ” → 点击右上角“ ... ”→ 点选“设为星标 ★ ” 加上星标,就不会找不到我啦!



7月初,一个“人类高质量男性”的“求偶”视频走红。

 

主角徐勤根,自曝身高185,体重75公斤,硕士学历,从事金融行业。

 

开篇一句话就是:“这是一个人类高质量男性,求偶人类高质量女性的视频介绍。”



不过,真正让他走红的不是视频内容,而是他极度怪异的形象。

 

视频中,这位徐先生穿着一套略显紧身的西装,梳着贴脸油头,涂着惨白粉底,用中文和英文分别介绍自己。

 


讲话全程更是始终保持嘴角上扬,近似“纸扎人”的形象让人直呼辣眼睛。

 

可凭借着这足够雷人的诡异形象,这位徐勤根先生很快火遍全网。

 

中英文两版短视频全网播放量过亿,微博粉丝火速积累近50万;

 

有平台专门为他的油头粉面形象,设计了一个专属特效滤镜;

 


网红、明星、路人扎堆模仿他的标志性动作......

 

 

网友关注模仿多是跟风,或觉得好笑拿来调侃,可徐先生本人却仿佛掌握了财富密码。

 

8月13日,他发布了自己的第一个视频广告,代言某品牌啤酒,当天晚上,还与多位网红主播开了直播互动。

 


有红星新闻记者透露,本想采访徐先生,加上微信却被开价25万,之后,有人发现徐勤根用自己的微博账号,开通了微博V+会员功能。

 

若要加入他的粉丝群,每年费用7.5万元,半年5万,一个月则要价2.5万。

 


有网友质疑:“这么贵的群有啥好处?”

 

徐勤根回:“主要涉及全球及国内金融衍生品交易这块,国内外二级市场投资信息和情报支持,以及重要的经济领域信息,以及咨询服务。”

 


说得冠冕堂皇,其实不过是想利用流量割一波韭菜罢了。

 

如此难看的吃香,很快被官方公开打假。

 

8月19日,徐勤根因没有金融资质认证,被微博关闭V+会员功能,之后直接被禁言。

 


8月20日,央视网点名批评徐勤根:

 

“大多数网友都觉得其走红有“审丑”之嫌,但依然挡不住个别平台为他开设专场直播,这是一种赤裸裸的“唯流量论英雄”的行为。”

 

如果让一个徐勤根变现成功,会有无数个徐勤根闻风而来、逐利起舞;为了追求更大流量,他们会选择更“油腻”、更猎奇的方式撩拨大家的神经,伤害公序良俗。

 

的确,一个利用大众审丑心理,莫名其妙火了的人,若真的自此成为网红,成功变现,未免太过荒诞。

 

《娱乐至死》书中说过一段话: 

娱乐至死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娱乐本身,而在于人们日渐失去对社会事务的严肃思考和理智判断能力。 

 

在于被轻佻的文化环境,培养成既无知又无畏的理性文盲而不自知。

细思极恐。

 


美学大师朱光潜说:

 

“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。就是在饮食男女之外,还有更高尚的企求,美就是其中之一。”

 

可如今,越来越多人开始丧失审美耐心,刺激神经的审丑文化却在大行其道。

 

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,很多所谓网红之间的竞争,已经变成了比拼谁更没底线,谁更恶俗。

 

4月25日,一网红到南京旅游,结果夫子庙被粉丝堵得水泄不通,交通瘫痪,她本人不得不连夜坐绿皮火车离开。

 


而这位排面堪比顶流明星的网红,正是从快手起家的土味博主代表“郭老师”。

 

这位郭老师的直播间,从来没有形象管理一说,蓬头垢面地对着镜头抠脚、擤鼻涕、说脏话、骂人,是她的日常操作。

 


她越疯狂,粉丝涨得越多,直播间热度越高。

 

她曾说:“你们别把我当偶像,我知道你们都把我当笑话,我什么都懂。”

 

直播间的疯狂举止,到底是真性情,还是有意为之的作秀,见仁见智。

 

但现实是,这几年越来越多主播开始通过卖丑、秀下限来博眼球,因为他们知道和普通才艺比起来,恶俗、猎奇、扭曲的内容才更能吸引关注。

 

有人朝酒店烧水壶撒尿,往洗浴产品里吐口水,口口声声“给下一个人用”。



还有人每逢热度必蹭,从“拉面哥”到奥运冠军全红婵,只要有热度,主播们就像苍蝇一般闻风而至。

 

 

可以预见,只要还有利可图,这股网络世界的歪风很难停止。

 

你会发现,越来越多原本正常的人,成了镜头里一个个没下线的奇葩。而这些奇葩,又靠着扮丑换取流量成功变现。

 

于是,恶性循环就此开始。

 

看不下去的人,把责任归咎于平台,要求加强审核,取缔低俗视频。

 

平台固然有一定责任,可我想,在这场审丑狂欢里,每一个把注意力贡献给了恶俗视频的人,才是真正的幕后推手。

 

就像知乎上一个问题:如何看待越来越多的大V,靠爆照、编故事、抄袭段子起家,拿到几千、几万的关注?

 

一个高赞回答是:

 

“同一个人,爆照回答1000赞,写情感故事1000赞,科普专业知识、还得到编辑推荐和一帮大V点赞的回答,才不到100赞 。”

 

“如果是你,你会怎么选?”

 

很多时候,我们看到的内容,都是由自己过往的选择塑造而成。

 


曾几何时,中国人是最懂审美的民族。

 

宋朝时,既无华丽雕饰,又无艳彩涂绘的瓷器,靠着最简单的素面,呈现了最高级的美。

 

直至如今,宋瓷的高洁古雅,仍是其他人争相模仿的对象。

 

(图片来源:故宫博物馆)

 

后来,我们有过曹雪芹,有过齐白石,有过美学大家朱光潜...

 

我们的文化底蕴不输任何艺术之都,可如今,越来越多人正在成为吴冠中口中的“美盲”。

 

蒋勋分享过自己的一段出游经历。

 

有一次,他带着宏碁电脑创始人施振荣,去希腊看阿波罗神殿,神殿在山上,他们走了几小时山路,很辛苦。

 

终于到达目的地,施振荣很崩溃:“我们走了这么多山路,难道就是来看六根柱子,还有三根是断的?”

 

这个普通游客好奇却不敢问的问题,把蒋勋也给问住了,他想了想才回答说:

施先生,你一路上说,要创造自己的品牌,什么叫品牌?如果阿玛尼是品牌,香奈儿是品牌,那么这个柱子就是希腊两千年的品牌。

 

你在台北、莫斯科、纽约、北京,都可以找到这个柱子,全世界很多国家的国会大厦,都依循希腊柱式。

对三根柱子错愕的施先生,像不像出去旅游,在各景点走马观花,只为拍照发朋友圈的游客?

 

不知从何时起,大众追捧的观光地,全变成了千篇一律的网红打卡点。

 

而那些需要静下心来了解历史背景,慢慢观赏的旅游胜地,却渐渐无人问津。

 

不得不承认,在审丑文化的荼毒下,我们正在一步步地丧失对美的感知力和耐心。

 



1995年,美国旧金山举行过一个会议,集合了全球500多名精英。

 

会议的主题是,如何应对全球化。

 

与会者认为,全球化会加剧贫富差距,会使财富集中在全球20%的人手上,而另外80%的人会被“边缘化”。

 

到时候,如何解决这20%和80%的人口之间的冲突呢?

 

美国国务卿布热津斯基认为,唯一的方法是,给这80%的人口,塞上一个“奶嘴”:让他们安于为他们量身订造的娱乐信息中,慢慢丧失热情、抗争欲望和思考的能力。

 

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喜欢审丑?因为这些低俗视频,说到底就是一种奶头乐产品。

 

这类奶头乐产品,获取成本低,能轻松促进大脑多巴胺的分泌,让人产生愉悦感。

 

“低成本、高回报”,看似一本万利,其实有害无益。

 

因为,人的阈值,是会不断升高的。

 

当一个人习惯了手机拿出,轻轻一点就获得大量的愉悦感,你就再难专注去做付出高,愉悦感少的事情了,比如阅读,比如深度思考。

 

久而久之,我们就会自动沦为布热津斯基口中的边缘人:

 

“公众们将会在不久的将来,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。最终他们会期望媒体为他们进行思考,并作出判断。”

 

想起新华网做过的一个调查,《95后的迷之就业观》。

 

有48%的人,在毕业后选择不就业;有54%的人,最向往的职业是当主播和网红。

 

 

当审丑文化成为流行,尚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,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。

 

蒋勋曾在《天地有大美》中表示:

快感是感官刺激,这个快感可以有刹那的爽,可是结束之后往往会产生落寞跟空虚的感觉,那种空虚会变成无法弥补的黑洞。


心灵上真正的荒凉,来自太多的快感。

从低级快乐中轻易获得的短暂快感,不仅会影响我们的认知能力,更会让人失去对美好的欣赏能力。

 

因为审丑是本能,审美却需要学习。

 

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,希望你我都能学会保持警惕,别让自己成为被塞上“奶嘴”的边缘人。

 

和你共勉。

 

全文完。更多精彩内容,请点击下面的名片,关注我们。
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